學情質量分析報告
鄉(xiāng)鎮(zhèn): 城關鎮(zhèn) 學 校: 實驗中學 年級: 八年級
學科: 思想品德 評析人: 蔡俊紅 時間:7月12日
一、試題分析
1、整體評價:(在相應的評價下面打√)
質量評價 |
優(yōu) |
良 |
一般 |
較差 |
相應評價 |
√ |
|
|
|
2、試題難易程度:(在相應的評價下面打√)
3、試題特點:
本次試卷為蒲城縣統(tǒng)一出題,題目有一定難度,就試卷本身來看,它有兩個特點:(1)結合生活實際,突出熱點問題。在選擇題中,不僅僅出了5道時事政治題目,在后面的題目中都涉及到了一些當下社會發(fā)生的熱點焦點問題。如23題關于“創(chuàng)客”這個兩會熱詞。本題就讓學生從其體現的教材觀點去分析,并考查作為“創(chuàng)客”需要具有的品質。這道題考查了學生的辯證思考能力,也考查了學生對創(chuàng)新的理解。(2)題目開放靈活。也正因為出題結合了生活實際,答案并不是課本上的條條框框,而是讓學生在對知識的靈活掌握中,增強運用知識,解決問題的能力。在試題的設問和答案要求上,使學生留有更多的張揚個性,自由發(fā)揮的空間,培養(yǎng)創(chuàng)新性思維。學生答題的空間很廣,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回答,答案是多元的,只要言之有理都給分�?傊�,本次試題從八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(fā),突出對學生基礎知識、重點知識的考查,從整張試卷來看是一份不錯的試題,全套試題結構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,與中考的題型結構設計基本一致。本套試卷知識覆蓋面廣,做到材料新穎,趣味性強。題型多樣化,分值分布基本合理,難易程度適中。中檔題目和簡易題目占有大量份額,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。沒有出現難題、怪題、偏題,這些都值得肯定。整個試題題目比較經典,注重基礎,體現能力,基本體現了新課改考試命題要求,試卷質量較高。
4、對試題的改進意見:
整個試題存在問題:集中表現為材料分析題,與中考題型多樣化不符,探究性題目偏多,情境創(chuàng)設題、材料分析題、與分析說明題以評析性題為主,進行考查。缺少辨析類,對提高學生認識問題、分析問題的能力,缺少指導導向的作用。
二、試卷數據分析
參評人數 |
最高分 |
最低分 |
平均分 |
及格人數 |
及格率 |
優(yōu)秀人數 |
優(yōu)秀率 |
851 |
92 |
9 |
63.38 |
552 |
65.17% |
38 |
4.49% |
三、學生答卷情況分析(空格不夠,可以續(xù)頁)
失分較多的題目 |
涉及的知識點 |
失分原因 |
選擇題1-5 |
時政題部分 |
學生們對于時事政治的把握還不是很到位,對于時政可能平時也不太關注。這次考試的時政題目,大部分都在我們搜集的時政資料里有所涉及,只要學生能認真仔細一點,還是可以做出來的。不過有一道題我們沒有添上,致使大部分學生在這道題失分。 |
選擇題6-20 |
教材基本知識點 |
在選擇題中,那些對錯較明顯的題目學生能夠很容易判斷出來,但有些迷惑性較大的題目,學生就混亂了。有的題目是半對半錯,學生只看了一部分,就匆忙做出選擇,而沒有仔細完整分析題目,不應該失的分數丟了。還有,學生可能還是對課本知識點不夠熟悉,對某些問題沒有掌握好,不知作何選擇,就干脆胡選,這也是很可惜的。 |
21 |
學生參與社會生活 |
教材沒有完整答案,需要學生根據教材知識自己提煉,第一問學生不會運用政治術語,對教材語言運用不熟悉。加之審題不清,基礎知識不扎實。第二問是開放性試題,沒有死答案,學生缺乏題目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,答案不知所云,離題萬里。有的學生直接使用直白的語言去表達,翻來覆去只說一個點,找不到關鍵詞。
|
22 |
環(huán)境問題 |
漫畫題,讀懂漫畫是關鍵,難點在第二小題,關于具體的法律名稱,教材只屬于了解的知識,不要求掌握,失分較大。 |
23 |
關于創(chuàng)客,創(chuàng)新 |
學生審題不清,不注意讀懂創(chuàng)客的概念,致使答題不夠規(guī)范,答非所問。語言表達不明確,不能與教材知識點有機結合。條理不清,失分較大 |
24 |
依法治國和憲法 |
關于依法治國和憲法,尤其是宣傳標語,學生語言組織能力不強,主題不醒目,中心不明確,語言不精練,表達能力欠缺。有不同程度的失分。 |
四、對今后教學的建議及學校加強學科教學管理的設想(要結合實際并敘述詳細,至少寫三點)
1、注重管理、和諧師生關系。
各班都存在一部分對思品學科學習抱無所謂態(tài)度的學生,在學習復習過程中,敷衍了事,不靜心學習,致使一些常見的應該熟知的知識不能正確解答。以后教學重在補差,從端正學習態(tài)度,掌握基礎知識做起,慢慢積累知識,激發(fā)學生學習潛能,在教學中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,讓學生“尊其師,信其道”。
2、強化訓練,注重基礎,精講精練。
在今后的教學中,我們要注重訓練和檢測,在進行新課和復習課時,要精選代表性強、質量高的例題和習題,最大程度的彌補“雙基”缺陷。查漏補缺,提高能力。通過檢測題和試卷的講評和試卷分析,找到知識薄弱點,尋找新方法和途徑,杜絕錯誤的二次發(fā)生,提升學生答題能力。
3、關注時政熱點,關注社會生活,關注成長感悟。
在教學過程中,引導學生對時政熱點、社會生活、學生實際生活問題,依據所學課本知識,進行深層次多角度思考是政治教師的必備素質。平時應要求學生多收集整理相關資料,指導學生分析解決問題。不斷堅持問題帶考點的方法,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,是學生能多層次、多角度的思考問題,解決問題。
4、注重對學生應試技巧能力訓練,加強答題規(guī)范的訓練,培養(yǎng)學生的規(guī)范習慣。審題、解題、答題、表述、書寫的規(guī)范和完整,既是考試的重要要求,也是提高考試成績的重要途徑。在講解中對規(guī)范要常抓不懈,嚴格要求,養(yǎng)成良好的答題習慣。盡量運用政治學科的專業(yè)術語,做到格式正確,語言規(guī)范,緊扣問題,條理清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