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聲是中國傳統(tǒng)曲藝中比較有特色的節(jié)目之一,距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了。今天,我們《渭南日報教育周刊》小記者團的幾十名小記者,將跟渭曲社班主趙建明一起,追隨相聲的起源,了解相聲的發(fā)展。
相聲,這種民間說唱曲藝,起源于華北地區(qū)的民間說唱,有三大發(fā)源地:北京天橋、天津勸業(yè)場和南京夫子廟。始于明清,盛于當代。主要采用口頭方式表演,表演形式有單口相聲、對口相聲、群口相聲等,是扎根于民間、源于生活、又深受群眾歡迎的曲藝表演藝術(shù)形式之一。直到今天,已經(jīng)傳承了八代了。
相聲的鼻祖朱紹文,藝名“窮不怕”,是一個落魄的秀才,世居北京!抖奸T匯纂·技藝門》有一首詩詠“窮不怕”,稱他善以白沙撒字,與弟子“貧有本”合說相聲,在當時頗有名氣。他先后在北京北城和天橋一帶演出,被列為“天橋八大怪”之首。對口相聲、群口相聲和太平歌詞相傳為他所首創(chuàng),對北方曲藝和相聲的發(fā)展作出重要的貢獻。
講完這些后,趙老師又給我們講了吐字清晰的秘決,相聲演員的穿衣講究等,十分有趣。最后,渭曲社社員為我們表演了兩個相聲,在歡聲笑語中結(jié)束了這次講座。
審核:宣傳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