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化校本研修 提高教學質(zhì)量
——雙酒學校校本研修工作匯報
一、學校概況。
蒲城縣城關鎮(zhèn)雙酒小學是一所公辦寄宿制學校,2014年學校由農(nóng)村小學列入城區(qū)八所小學之一,各方面的管理逐步規(guī)范并形成特色。近年來我校本著“以教研促教學”的指導思想,從實際校情出發(fā),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。
我們深刻認識到,教育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,提高教育質(zhì)量是學校的根本任務,而教學成敗的關鍵在于老師。因此,我校非常重視教研教改活動的開展和師培繼教工作的進行,全力打造一支學習型、研究型的師資隊伍。
二、完善組織機構。
我校于2014年成立校本研修領導小組,校長任組長,負責總攬全局工作;主管教學副校長任副組長,負責指導各項工作;教導主任負責擬定學校研修計劃、方案、考核細則,對全體教師進行評估;教研組長負責擬定各組研修計劃,落實各項具體工作;能手工作室負責對全體教師進行培訓、指導。做到分工明確,各負其責。
三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。
常言道:沒有規(guī)矩,不成方圓。因此,要開展好校本研修工作,機制建立是關鍵,制度建設是保證。經(jīng)過大家共同研究,并廣泛征求教師的意見和建議,同時組織大家反復討論,截至目前為止,根據(jù)我校的特點,已先后修訂完善了《校本研修五年規(guī)劃》、《課堂改革發(fā)展五年規(guī)劃》、《教師成長規(guī)劃》、《學校獎懲制度》、《精細化管理細則》、《中層干部考核細則》、《教研組考核管理細則》等一系列規(guī)章制度。
這些制度的內(nèi)容涉及教育教學活動的方方面面,形成校本研修工作項項有目標、時時有人管、事事有人管、人人有責任的運行模式和管理機制。對學校、教導處、教研組、能手工作室、教師個人等提出工作要求,實行精細化的管理流程。在校本研修和教師外出學習方面,學校投入了大量的經(jīng)費,每年不少于6萬元。
四、以活動促研修。
(一)形式多樣的校本研修。
1、一級------教師自主研修
(1)教研活動中全體教師認真研討,交流教學新理念,探討如何將教學新理念與課堂教學有機整合,有效地提高了教師的業(yè)務水平和能力。
(2)開學初,各教師認真研讀課標,根據(jù)學科特點,對本冊教材所涉及到的知識進行歸納、梳理、總結,繪制“知識樹”,加深對《課標》的理解,教材的把握。有效地提高了教師靈活處理教材,合理整合教材的能力。這是我校教師精心設計的教案。
(3)課堂教學中教師采用靈活、多樣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,充分調(diào)動學生的積極性、主動性,培養(yǎng)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,并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。
(4)在聽、評課活動中,教師積極參與,各抒己見,有力推動了課堂教學。
(5)課后,我們注重自我反思,反思成功之處、失誤之處,通過自我反思,實現(xiàn)自我成長。
2、二級------同伴互助研修
(1)為進一步規(guī)范教學行為,加強精細化管理,提高教育教學質(zhì)量,學校兩周一抽查,一月一檢查。發(fā)現(xiàn)問題及時反饋。
(2)在集體備課中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,每小組由4~5人組成。確定內(nèi)容后,小組成員分別對同一內(nèi)容進行分析,形成初案后討論交流,確定主講人進行二次備課,形成共案。每組每學期至少研磨5節(jié)精品課。通過活動,讓老師在討論的過程中相互學習,在思想的碰撞中不斷成長。
(3)針對教育教學中出現(xiàn)的問題,校長親自參與到課題組,確立課題,引領教師深入開展課題研究。
(4)我們先后在不同層面的老師中開展了引領課、示范課、匯報課、推門課等教學活動,課后由執(zhí)教教師說課、全體教師評課,在相互評價中共同進步,有力的推動了我校的課堂教學。
同課異構,取長補短。 這樣的活動讓我們清楚的看到,不同的教師對同一教材的不同處理,不同的教學策略產(chǎn)生不同的教學效果,實現(xiàn)了真正的高效課堂。
(5)在研課磨課過程中,形成了我校的教學特色,即1+6+1的模式,前5分鐘復習上節(jié)課內(nèi)容,30分鐘講授新課,后5分鐘檢測本節(jié)課學習情況,做到日日清。為了更好的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,每兩周一次小考,考察兩周所學的主要內(nèi)容,做到周周清;每月一次月考,查漏補缺,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(shù),做到月月清。
(6)“一枝獨秀不是春,百花齊放春滿園”,在“大學區(qū)”理念倡導下,加強校際合作交流,和兄弟學校構建研修聯(lián)盟,創(chuàng)造性地開展校本研修活動。
每學期為西頭、前洼、代家、三興送教不少于8節(jié)次,4月6日我校與前洼小學開展“手拉手心連心”關愛留守兒童活動,馮利君校長與26名留守兒童親切交談,并捐助了學習用品。同時,勉勵他們好好學習,將來做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。我校不但重視師生之間的結對幫扶,更注重教師之間的結對幫扶,有效地把校內(nèi)幫扶與校際幫扶相結合,采取以老帶新、以強帶弱的方法,促進青年教師迅速成長。為了方便教師交流,為他們搭建微信、QQ等媒體平臺,加強教師之間、兄弟學校之間的互動交流。
通過送教下鄉(xiāng)、結對幫扶、搭建媒體平臺,實現(xiàn)校際間的資源共享。
3、三級------專家引領
(1)請進來,為了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,我校特邀請縣教研室各學科教研員,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進行現(xiàn)場指導,通過面對面的交流、研討,使教師受益匪淺。
(2)走出去,自2014年以來,學校先后有80余人次參加了省市縣組織的各級各類學習培訓活動,例如“外出觀摩”、“名師之路”、“陽光師訓”等。
(3)為了更好發(fā)揮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,每學期開展能手示范課活動,促進教師發(fā)展,有力推動課堂教學。
(二)豐富多彩的校本課程。
1、文化傳承,你我同行。
為了提升學校文化內(nèi)涵,打造“書香校園”。我們創(chuàng)建了校園文化長廊,讓每一面墻壁會“說話”,如:三字經(jīng)、弟子規(guī)、古詩詞、國學經(jīng)典四大名著等。為師生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,讓師生在休閑娛樂之余,接受經(jīng)典文化的熏陶和滋養(yǎng),提升師生的文化修養(yǎng)。課余時間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,比如:“雜志漂流”活動,幾十本優(yōu)秀的課外書在一定的時間內(nèi)在一個班閱讀,接著漂到下一個班,每個班都輪完后,最后收回圖書室。通過這種“漂流式”閱讀,讓閱讀的種子在孩子心中播撒,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。積極開展古詩詞誦讀活動,把誦讀作為學校一項重要工作,納入日常教學中,每周安排一節(jié),由語文老師負責,確保了誦讀質(zhì)量。同時,將誦讀與放學路隊結合起來,每天放學,學生排著整齊的隊伍,在路隊長的帶領下,慷慨激昂地朗誦古詩詞的場面,已經(jīng)成為我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。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(yǎng),培養(yǎng)學生規(guī)范書寫的能力,在孫鎮(zhèn)片區(qū)領導的大力支持下,我校精心籌備,并邀請5所成員校共同參與,舉辦了“聆聽華夏之聲 書寫漢字之美”漢字聽寫大賽。不但激發(fā)了學生的學習興趣,而且更好的傳承了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。促進了校際間的交流,增進了校際間的友誼,推動了校際間的均衡發(fā)展。
2、走出校園,融入社會。
學校注重對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(yǎng)。通過開展“學會感恩,與愛同行”手拉手公益活動,31名貧困生在黨員老師的帶領下,走進雙酒村委會,清理室內(nèi)外衛(wèi)生。以此來教育學生爭做雷鋒式的美少年,用實際行動回饋社會。在首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來臨之際,我校領導帶領40余名學生代表,走進蒲城武警中隊,“零距離”目睹官兵風采,感受軍營魅力,樹立國防安全意識。
3、特色社團,培養(yǎng)興趣。
我校不但重視學生思想道德與能力培養(yǎng),更注重學生的個性發(fā)展。學校以社團活動為平臺,每學期有序開展:舞蹈、兒童畫、硬筆書法、足球、手工、播音主持乒乓球七個社團,讓學生在活動中動腦、動手、有所發(fā)展。在眾多社團中,舞蹈社團脫穎而出,由趙麗麗老師編排的舞蹈《雨中花》在蒲城縣第五屆校外教育藝術節(jié)榮獲一等獎;王青、楊習老師編排的舞蹈《我們是鮮花》在蒲城縣第七屆校園文化藝術節(jié)獲得優(yōu)秀展演獎。
五、研修成效。
自2014年以來我校始終以課堂改革為重點,不斷加強校本研修,教師的教學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,在短短的三年中,先后培養(yǎng)了2名市級教學能手,3名縣級教學能手,2名縣級骨干教師,3名教師在縣舉行的“教師基本功大賽”活動中,分別獲得一等獎、三等獎。2016年我校在縣“常規(guī)教學星級評價”考核中得到上級領導的肯定,被評為常規(guī)教學先進單位。
隨著校本研修工作的步步深入,我校積極引導教師進行課題研究,三年來,我們有2個市級課題,3個縣級課題,9個校級課題已經(jīng)順利結題。
六、問題探討。
回顧我校的研修工作,在取得成績的同時,我們還有著更多的思考和追求。
1、在校本研修中如何創(chuàng)建學校特色?
2、怎樣提高教師主動研討的熱情?
3、校本研修如何引領智慧課堂?
這些問題值得我們在下一階段的工作中進一步探索。
附件:
雙酒小學校本研修匯報材料PPT .ppt